首页 线上炒股配资杠杆 股票杠杆配资开户 专业炒股配资网平台

股票杠杆配资开户

你的位置:线上炒股配资杠杆_股票杠杆配资开户_专业炒股配资网平台 > 股票杠杆配资开户 > 发力“微笑曲线”两端 雷州土特产出圈

发力“微笑曲线”两端 雷州土特产出圈

发布日期:2024-03-18 22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92

  “乡土中有大势、乡土中有大道、乡土中有未来”,对于拥有360万亩广袤富饶土地的雷州市来说,做精做优“土特产”文章是重中之重。

  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下,雷州特色农产品也在紧跟市场变化实现转型升级,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,特色农产品立足传统的种植及农副产品加工的基础上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迈进。

  ●陈文

  向高端出发

  良种“芯片”升级迭代

  “洪哥,你的番薯差不多可以收成啦!”

  “不急,再等等,等晚一点再收成,经过糖化后口感更加好。”进入12月上旬,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洪明冠并不着急采收番薯,他对今年的销路和收成已经胸有成竹。

  2016年,就读于数学专业的洪明冠,开发过游戏,创办过网络科技公司,由于对故乡和农业心心念念,洪明冠决定和妻子回雷州创业。

  一开始,洪明冠从雷州木瓜入手,一个多月内,价格便从每斤3毛钱涨到了1.7元。可惜的是,雷州木瓜种植面积不大,季节性强,没多久便断货了。

  一次偶然的机会,洪明冠正开着车四处寻找农产品,碰巧在白沙镇发现农户在挖番薯。“当时他们把一两半以下的番薯都丢了,我们在车里带了个锅,就捡了些蒸着吃,发现口感特别好。”得益于雷州半岛独特的火山岩地质和气温条件,这里种出来的番薯品相良好、口感软糯香甜。没多久,洪明冠便进军番薯产业。

  “当时番薯便宜,很容易去推广,而且没什么人在网上售卖农产品,雷州番薯几乎没有竞争对手。”回忆起创业初期,洪明冠说,那时一天最多能售出7000多箱,每箱重约9斤。秋冬种植、来年上半年收成的雷州番薯,正好填补了北方市场的空当。

  番薯销量蒸蒸日上,但问题也随之而至——雷州的番薯种植并未形成规模,以小散户为主,货品供应量、质量均不稳定,且品牌的打响将带来更多竞争。2017年5月,洪明冠决定,要从“销”转到“种”,发展自己的种植基地,稳定品质和货源,便开始当地番薯“换芯”之路。

  2018年,洪明冠从浙江农科院引进了新品种“香薯”,在杨家镇一边种一边学,当年亩产量便达到了3000斤。试种成功后,“杨家蜜薯”的品牌逐渐得到市场认可,超过60%的番薯通过互联网快递到全国各地。

  2020年,“杨家蜜薯”获得广东粤字号名优产品荣誉称号;2021年,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。“从最初的选品到育苗,再到对接市场,都采用大数据分析,尽量做到把控更精准、赚钱更科学。”洪明冠告诉笔者。

  返乡创业,从卖番薯、种番薯,再到种苗培育,他建起1万余亩的甘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,以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推广优良品种“杨家蜜薯”,并带动群众种植番薯面积2万多亩,推动雷州番薯从南到北,走向全国。

  曾经每斤几毛钱的“大路货”番薯,如今田间收购价最高可达2.7元/斤,每亩地每造利润三四千元。有人说,这是“小番薯撬起大产业”。

  但雷州番薯种苗仍存在很大的问题——种苗退化。“目前在雷州当地出现了有钱买不到好苗的困境,接下来我们的重点还是放在培育种苗的工作上,已经在建甘薯种苗培育基地,今年年底就可以投入使用,通过依靠农科院和高校的力量,引进优良种苗,经过驯化后,在雷州种植。”洪明冠如此说道。

  根据经济学“微笑曲线”理论,产业链前端的研发和后端的营销,附加值高、门槛高,中间的生产环节往往处于价值链低端。靠拼资源不可持续,出路在于科技创新,做强产前、产后,抢占产业制高点。

  正是利用在产业链上游培育良种、新品种,攻克农产品“芯片”难题;在下游借助农业信息化打造地标农产品品牌,伴随“补链”的完成,通过科技创新,企业能提供价值含量更高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,同时提升产业效率、加快产业升级,从而打开更广阔的增长空间,使整个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价值得到提升。

  深加工补链

  助推土特产实力“出圈”

  说起菠萝,不少人都知道徐闻有片“菠萝的海”,殊不知雷州也有片“菠萝的海”。12月,是英利镇菠萝即将上市的时刻,菠萝种植成长期为17个—18个月,一般于6月份开始种植,次年12月开始集中上市,一直延续到四五月份。

  果农将新鲜采摘的菠萝一筐筐地装到车上,菠萝并非直接销往市场,而是被运送到十公里外的食品加工厂进行加工。

  据了解,英利镇菠萝种植历史悠久,资源禀赋条件良好,菠萝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常年位居雷州市第一,是湛江市菠萝产业的核心优势区域,但大规模的菠萝产量带来了新的问题——菠萝鲜果保鲜时间短,导致了大量的菠萝品质受损,客商拒收,烂菠萝堆积如山,有些种植户连种植成本都收不回来。早在2016年时,曾经出现过上等果田头收购价仅0.6元-0.7元/斤,次果最低卖到0.2元/斤,即使如此低价,大部分菠萝仍无人问津,烂在地里。

  解决菠萝难以储存的问题,唯有深加工。英利镇产出的菠萝中,约有30%作为原料进行食品加工,该镇菠萝加工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。

  广东南派食品有限公司(下称“南派食品”)是英利镇水果加工业龙头企业,在标准化加工车间里,200多名工人正加工菠萝,削皮、夹果眼、过磅、清洗、验果、切块……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。

  在南派食品生产的众多产品中,最受欢迎的是菠萝果酱。在制作过程中,洗果、过筛、灯检、杀毒灭菌、蒸煮等步骤缺一不可。“一般我们用五成熟的菠萝和淀粉、果脯糖浆等加热制成果酱。”南派食品品控部经理张海珍表示,“果酱每桶重5000克,一天可以做六七千桶。”

  此外,在果汁类产品的加工过程中,南派食品还使用了一项高新技术——HPP高压杀菌技术。相比传统的高温灭菌方式,这项技术用高压进行灭菌,且基本不会破坏水果中原有营养成分,风味更佳。

  “我们是国内第二家运用这一技术的企业,整个制作过程处于低温环境。在产品的检测中,运用HPP技术生产的产品能够保持鲜果95%的营养成分,更接近原汁原味。”郑英豪说。

  尽管菠萝鲜果有淡季旺季之分,但菠萝加工几乎全年都是旺季。南派食品有稳定的鲜果供应商和订单,加工后的产品时常供不应求。先后服务豪士、真功夫、百草味、稻香村、沪上阿姨、古茗奶茶、盐津铺子、喜茶、奈雪的茶、蜜雪冰城等国内知名品牌,并在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(南派农场),俘获万千品牌商和消费者的喜爱。

  除果酱以外,南派食品带着菠萝“杀”入了果汁新赛道。据介绍,南派食品瞄准了市场空白时三年匠心打磨研制,推出让年轻人健康口感双满足的果汁爆品——南派农场凤梨汁。

  郑英豪介绍,为了确保凤梨汁的口感和营养,南派农场从原料端出发严苛甄选雷州凤梨标准好果,每一颗凤梨选手体重必须达700-800克,9分自然成熟,方可入选成为果汁原料。

  解决了凤梨汁口感问题,接下来面临的是用户的需求匹配。全球范围内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正遭受消化疾病的困扰。

  从肥胖、过敏、乳糖不耐到各种消化健康问题,人们对于消化健康的关注成为了市场的一大焦点。将发酵和益生菌拓展到凤梨汁当中,同时保留其丰富的膳食纤维,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补充营养,同能促进肠道健康。

  同是菠萝产业,在今年6月,雷州大牛岭速冻菠萝漂洋过海,东渡出口日本,是广东速冻菠萝首次出口国外,实现速冻菠萝出口零的突破。

  据了解,湛江雷州市明俊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2022年5月承担雷州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任务,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速冻水果生产车间和冷库,完善果蔬加工与冷链物流产业链,做大做强果蔬加工储存产业,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合作,依托省农科院果蔬加工创新团队,重点应用该团队研发的水果冷冻保鲜等技术,新建菠萝深加工生产车间,将只有一斤左右的小菠萝开发成速冻菠萝,补齐传统菠萝加工技术落后、产品单一、综合利用不高等加工短板,扩大加工生产能力、提升菠萝深加工产品品质,实现菠萝加工产业转型升级。

  旧业转型升级

  “触电”的珍珠重焕光辉

  初冬的流沙湾,在珍珠贝养殖区里,一笼笼吊养在木桩上的珍珠贝随着波浪起伏摇晃。渔民们划起小船赶到珠桩前,连笼带贝一起运送到岸边的加工场,一颗颗流沙南珠逐步蝶变成了一串串珍珠饰品。

  流沙港有着水域宽广,避风条件好,港池航道自然水深达七米以上,流沙湾海域水质优良,气候温和,浮游生物丰富,具有发展深海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。

  民间俗语道:“西珠不如东珠,东珠不如南珠。”南珠素以光彩夺目、晶莹璀璨而享誉世界。宋代时期,“三雷”珍珠便是上贡朝廷的广东本地三大名产之一。湛江雷州流沙海域便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“流沙南珠”的重要产地。2022年,流沙村的南珠年产量超一吨。鼎盛时期,我国南珠90%在流沙集中加工后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,流沙村因此被誉为“中国南珠第一村”。

  在上世纪90年代,雷州珍珠养殖遍及环流沙海域的覃斗、乌石、企水、北和、英利、纪家、唐家7个乡镇,其中,流沙村的珍珠年产量就达到10吨。珍珠加工出口也达到鼎盛时期,全市珍珠加工厂达110多家,珍珠出口创汇达1500万美元。

  殊不知,从2000年起,雷州养珠业开始走下坡路,每况愈下。2005年雷州珍珠产量下降到7.5吨。2013年,雷州市珍珠加工的企业锐减至6家,全市珍珠产量不足1吨。原因是以前村里的珍珠养殖以散户为主,养殖品种单一,近亲繁殖,造成种质退化,珍珠质量下降。另外,珍珠贝原本需要养殖14个月以上,但部分珠农为了获取最大利益,仅养殖3个月就开贝取珠,珠层薄、质量差,珍珠没多久就失去了光泽,砸了自己的招牌。

  为了重焕“流沙南珠”的辉煌,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(下称“尊鼎珍珠”)董事长何德边告诉笔者:“我们从培育良种贝苗养殖着手,再到珍珠养殖、加工、批发、零售等,慢慢地产业链逐渐然成熟,‘流沙南珠’重新走进了群众的视野里。”

  流沙湾夏季易出现高温现象,大量珠贝惨遭厄运,成了当地珍珠养殖户的噩梦。为了规避因高温引起的育珠贝高死亡风险,提高植核后母贝的存活率,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专注于养殖产业成立科研部,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、广东海洋大学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广东医科大学深入合作,内外发力。

  “南珠先锋”实践团经过反复实验,推广了“分段接力养殖”模式,即春季和春夏之交,育珠贝在港湾内插核和休养,夏季高温期转移到湾外水质适宜的深水区育珠,夏秋之交再移回港湾内育珠,大大提高了珠贝存活率。

  有了好产品,如何卖出去?如何提高珍珠的附加值?尊鼎珍珠有自己一套的打法——电商+产品多样化。

  尊鼎珍珠创立初期,公司以线下批发为主,出口到欧洲、美洲、亚洲等地。在2021年,受疫情带来的物流、经济等方面的叠加影响,国际市场不容乐观。敏感的何德边从电商直播中嗅到了商机,便开始组织直播团队,搭乘互联网快车。接触电商后,尊鼎珍珠将珍珠生意从2B(企业端),延伸到了2C(消费者端)的支点,正是电商和直播这类平台经济的创新业态,改变了流沙珍珠的销路,今年“双11”,尊鼎珍珠销售额便比平时约增长了40%。

  珍珠一直都是“妈妈辈”最爱的首饰之一,尊鼎珍珠为撕掉这个固化标签,占据年轻人市场,开始设计新颖年轻化的耳环、吊坠、项链等,并应用在一些年轻的轻奢产品上。

  尊鼎珍珠的雄心不止如此,据介绍,目前该公司正在打造120亩“雷州市流沙珍珠孵化养殖加工一体化产业基地(尊鼎珍珠文化产业园)”预计投资总额1.5亿元。以挖掘南珠历史、传承南珠文化、望南珠未来为核心,园区建成后预计可创造1500个就业岗位,并联结带动周边村2000个就业岗位,预计每年可接待观光旅游人数5万人次左右。

  ■一线实践

  蒲织变艺术品

  撬动千万产值

  蒲织,是雷州的“金名片”之一,据《海康县续志》记载:“蒲草……拔起晒干,男女手织,大者曰席,小者曰苞。商人运售香港澳门及外洋各埠”。雷州蒲织工艺的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,1983年在英典北原始山岗遗址发现的席纹陶片,反映了约5000年前雷州先民已开始编织并使用蒲织品。

  时过境迁,随着化学纤维、机动船只的兴起,蒲织品因价格低、耗时长、工艺流程和编织技法繁杂而日渐式微,蒲织品产业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陷入低迷,甚至手艺都难以为继。

  但近年来,雷州蒲织的名声越来越大,甚至撬动起了千万产值。在“蒲织之乡”沈塘镇,蒲草种植达5000多亩,从事蒲草编织的人数达1.5万人,占全镇总人口的40%,年产值2000多万元。成功的原因是当地改变了一贯传统的床上用品、日常用品,发展出一系列式样新颖,具有较高艺术欣赏性工艺品。

  2022年沈塘镇与广东华蒲灯饰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联合打造蒲草文化产业基地。实行“企业+农户”模式运作,集蒲织品设计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,开发出一系列以天然植物纤维为主要材料的灯饰工艺品,并通过“互联网+”销往欧美和日本市场。

  基地提供直接就业岗位60个,辐射解决周边1000余名群众就业问题。带动揖花村、平余村、南边村、大周村等蒲织主要产业村落联动发展,形成规模化“生产—加工—销售”体系。

  “土特产”一头连着经济社会有序发展,一头连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。“土”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,开发乡土资源。“特”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,体现当地风情。“产”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、形成集群。

  在彰显特色、产业融合、优化布局、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,“土特产”三个字,大有文章可做,咬定创新,做强两端,提升中间,再造新优势,一条上扬的产业“微笑曲线”,令特色农产业不断增强竞争力,从而从“土味”转成突围。